分享
定制
基本內(nèi)容
蔣潘(1871-1944)
民國著名學者、藏書家。字恢吾,號蓼庵,祖居睢縣,后遷杞,住縣城大南門街。光緒二十八年(1902)壬寅補行庚子、辛丑(1900、1901)恩正并科河南鄉(xiāng)試舉人,朝考大挑一等,授職揀選知縣(未任),是晚清及民國年間河南著名學者一,有“南有李敏修,中有張開促孚,北有蔣恢吾”之譽。
蔣博覽群書,學力深厚,平生潛研經(jīng)史,文宗昌黎、詩法少陵、史尊班馬,造詣頗深,尤擅于史志,精于金石考證。1915年7月、1938年6月,他曾受聘纂修《杞縣志》《河陰縣志》,任總纂,著有《杞縣志稿》(未刊)、《河陰志》。其間還受聘河南通志局(亦稱河南通志處、通志館)任纂修,授八等嘉禾章,著有《金石考》。在多年的實踐中他編纂了許多志書,總結(jié)了志書篇目、體列、編纂、校注及資料搜集、整理、鑒定等方面的經(jīng)驗,對研究和發(fā)展方志理論和纂修志書做出了很大貢獻。他重視資料的搜集,強調(diào)“采訪之要,心思、耳目、手足一一皆到,方能稱職,蓋考索之精確,閱見之祥審,手書足履之頻煩勞苦,舉無可少者,大忌以耳代目,以目代足”。談到采訪與編纂時,他又指出:“采編之與編纂,文字雖有繁簡,紀錄雖有先后,而責任實無重輕。”特別強調(diào)了采訪作為編纂基礎(chǔ)的重要性。1932年他撰寫了《方志淺說》,實為修志指南,文中就“方志之原始與其變遷”、“方志與國史之異同”、“通志與通史之異同”、“省志與一統(tǒng)志、郡縣志之異同”、“修志三要(人才、錢財、史材)”、“修志三長(才、學、識)”、“修志二綱(采訪、編輯)”、“采訪四術(shù)(躬親、專治、擇要、耐勞)”、“編纂四則(體例精、材料豐、去取審、文字潔)”、“成書三期(校理舊志、開纂長編、刊成定本)”等方面,根據(jù)他的實踐作了精辟闡述和獨到的見解,對今日編修新地方志仍富有借鑒價值。
一生積學好古,尤精于方志學、文獻學、目錄學、金石學的研究,最嗜藏書,先后累時40余年,積所藏達20余萬卷,僅河南方志就有170余種,庋藏于“梧蔭樓”、“求槐怍齋”中,在杞縣和開封兩地均有藏書之所。與當時知名藏書家如南陽張嘉謀、福州林鈞、山東王獻唐、吳興劉承干等人書信往來密切。其中劉承干曾將其刊刻的圖書數(shù)種送給他收藏,蔣藩亦回贈有《天根文抄》、《原圃集》、《河陰縣志》、《瓢滄詩稿》等書。收藏圖書中不乏宋本,甚至有明大內(nèi)刊本《永樂大典》20余本,明清刻本居多,手稿本亦有數(shù)種。1907年就曾在北平相國寺舊書攤上得到常茂徠《怡古堂書錄》手稿,1929年冬還曾以重金購得宋代黃庶《伐檀集》上、下卷2冊,為絳云樓本。曾編撰有《梧蔭樓藏書圖題詠集》,自稱“元刻宋槧,雖絀搜羅,秘典軼聞,足資探討?!瓏L涴信豐劉伯紳先生為之圖,吳興劉翰怡先生署其額?!笨袕埣沃\、王獻唐、蕭惠清等30余名家題辭。所藏之書在抗戰(zhàn)其間損失不少,其余在1952年捐獻給國家,現(xiàn)存于河南省圖書館。
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,他回杞整理舊志,潛心研究學問,或以文會友,或指導門生習作,樂此不疲,尤其晚年仍為登門求教的青年答疑解惑,誨人不倦。
他一生著作頗豐,已刊行的有《梧蔭樓詩鈔》二卷、《梧蔭樓文鈔》六卷、《梧蔭樓駢體文鈔》一卷、《求愧怍齋筆記》三卷、《蓼庵筆記》一卷;未刊行的有《梧蔭樓詩話》、《河南金石目》、《杞縣金石考》、《河陰金石考跋》、《隨唐金石考跋》、《篤雅堂文集》、《四書求心錄》、《梧蔭樓家書》、《梧蔭樓日記》等。方志理論文章除《方志淺說》外,還有《河陰修志意見書》、《河陰志稿編纂細則》、《河陰文征序》、《河陰縣志凡例》、《杞縣商例》、《通志首列圣制議》等;在給好友胡巽青、步彰五等的書信中也闡述了一些對編纂方志的意見。他在從事修志工作的同時,又費盡心血收藏河南志書一百七十余種,日偽時期悉數(shù)為河南省偽省長李敬齋掠去,后輾轉(zhuǎn)流徙,存失莫知。
【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】
零經(jīng)驗實習簡歷模板
21254人用過
學生求職簡歷模板
52754人用過
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
2324人用過
經(jīng)典工作簡歷模板
6254人用過
投行咨詢簡歷模板
12465人用過
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簡歷模板
7532人用過
程序員簡歷模板
7457人用過
留學英文簡歷模板
4554人用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