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定制
學生說法
說法一:設計追求“一見鐘情”
記者近日在一些才市發(fā)現,制作多份不同簡歷的求職者越來越多。他們針對不同的公司崗位設計了不同的簡歷,分門別類投送,在工作經歷的陳述中強調與求職職位相關的工作經歷和業(yè)績,低調處理不相關的工作、技能、培訓經歷和個人特點。
一位設計專業(yè)的應屆生,在應聘秘書時,計算機系統(tǒng)操作、普通話等級等證書被寫在簡歷的最顯要位置;而應聘工程設計師助理一職時,則把專業(yè)特長及曾獲專項獎學金放在最緊要處,英語、計算機證書相對次要。他說,每次應聘自己至少帶上三到四份不同的簡歷。
一位大學生告訴記者,聽說人力資源經理在瀏覽每一份簡歷平均花費的時間是7分鐘。倘若不能“一見鐘情”,很有可能就此錯失良機。因此她特地花了不少時間,設計“分類簡歷”,班上不少同學也這樣做。
一家用人單位的人事經理也認為,簡歷是求職者交給招聘方的首份“信物”。如果缺乏個人特色和針對性,就很可能被淹沒在千千萬萬份簡歷中。
說法二:統(tǒng)一制作也有好處
也有求職者認為還是一摸一樣的簡歷更好。其中一位說,自己有多種技能,是“多面手”,如果不全寫在簡歷上,豈不可惜。而另一位求職者說,有些單位希望全面了解應聘者,更想找到一名“通才”,如果簡歷太有針對性,求職路可能會越走越窄。更多的求職者說,找工作憑本事,與其花大量時間、金錢制作很多份不同的簡歷,不如練好“內功”,應聘時讓實力說話。
一位研究生表示,這種簡歷只適合文科等一些專業(yè)面較寬的求職者。而他所學的經濟專業(yè)與想從事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不吻合,做成“分類簡歷”反而會暴露自己沒有專業(yè)背景,因此他決定還是用普通簡歷。
專家說法
以往一些高校的應屆生往往會登錄一些求職網站,套用網絡上大量儲存的簡歷模板,填進個人信息,應聘前只需復印幾十份,部分大學生更是僅僅把同學的簡歷拿來,改個名字“克隆”一下。
說法一:有助提高招聘效率
職業(yè)顧問認為,簡歷“度身制作”有助于提高招聘效率。對求職者而言,假想制作簡歷就是在推銷自己,你就是產品,而簡歷就是廣告。一千個顧客可能會有一千種要求,不可能會對同一份廣告表示滿意。因此求職者要針對不同的顧客策劃出不同的廣告。
說法二:不可故意隱瞞過去
人力資源專家認為,一人擁有多份不同簡歷的確有好處,但求職者切忌不能使之成為不誠信的工具,故意突出或隱瞞自己的過去。一旦被查出,對今后的前途相當不利。另外,太過“另類”的簡歷也不可取,可能會嚇退用人單位。
【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】
零經驗實習簡歷模板
21254人用過
學生求職簡歷模板
52754人用過
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
2324人用過
經典工作簡歷模板
6254人用過
投行咨詢簡歷模板
12465人用過
產品經理簡歷模板
7532人用過
程序員簡歷模板
7457人用過
留學英文簡歷模板
4554人用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