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定制
來源 :丁丁創(chuàng)e
一方面,銀行人員的薪酬水平被社會上傳言得十分惹人眼饞,一方面,銀行基層員工對自己的收入抱怨不斷,關于收入問題,已經有N多粉絲吐槽過,苦于我在這方面并無解釋的權威性,所以想聽聽大家的意見,對銀行員工的收入問題,你怎么看?
一
昨晚,又收到一名粉絲關于收入的困惑,作為銀行基層員工,TA是這么說的:
同為一個省份的員工,工作差不多,工資等級大不相同,知道這個之后,就沒個好狀態(tài)上班,看著別人每月四位數的工資,再看看自己,連人家5分之一都沒有,每天累死累活的,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,這么不公平,也沒有個監(jiān)察部門查,或管理,之前不知道這些吧,還能樂呵呵的上班,現在嘛,哎,動力在哪里?是否有人關注基層一線員工的?
對薪酬分配的困惑,不僅是困惑,它會帶來員工一系列的狀態(tài)問題,作為從未接觸過薪酬分配工作的我,既想幫粉絲解開這個心結,又深知自己并無這個能力與資格,于是,對粉絲的這個問題還真是犯了難,思來想去,我是這么回答的:
萬分理解你的心情,銀行的薪酬制度是一個大課題,你說的現象確實是有的,不管是吃大鍋飯還是拉大差距都會有一些隨之而來的問題。
當然,我沒有從事過薪酬分配相關的工作,并沒有發(fā)言權,所以不能妄加評論。
就我個人而言,身處你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我只能改變自己能改變的(比如說把工作當作學習積累的過程),對無法改變的只能采取鴕鳥政策(比如不去想同事的高工資),因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。
至于是否有人關注基層一線員工的問題,你要相信,一定是有人關注的,而且上層領導也是關注的,基層是銀行最大的群體,如果高管連這個群體都不關注,還談何管理?
我知道,這個答復,不能解決粉絲的苦惱。
這樣的問題,如果能由銀行負責薪酬分配的部門來解析,有理有據,用事實說話,一定比我的答復有效得多。
可惜,員工遇到這樣的困惑,并不知道能找誰一吐自己的疑惑,或者,知道也不敢去找誰問個究竟。
況且,關于個人薪酬收入問題,從來就不是個公開透明的問題,即使有疑問,大多也就是自個兒把這些疑問硬塞進肚子里,不提也罷。
很多回,基層員工問我,上層領導到底知道一線的工作情況嗎?到底關心員工的工作狀態(tài)嗎?我總是說,他們知道的,他們關心的,你們要相信,一切都會慢慢改變的。
不知道,他們真的相信嗎?
二
為了聽到身邊銀行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,我求助了一些好友。
從他們的回復里,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回復,看看他們對這個事件到底怎么看:
大家面臨同樣的問題。
要么忍要么走,自怨自艾沒用的。
別人四位數,自己不及五分之一?這位同學忍到現在也是醉了……我覺得還是先從自己找問題。
然后如果是同一個支行的差距這么大,可以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和那個人有差距,如果不是自身問題,建議找負責人或者主管行長問一下吧。
如果只是市行省行直接差距太大,就不好說了,畢竟有的地區(qū)干得好工資肯定高。
個人感覺如果本事學夠了,完全可以跳槽或者去追求自己更能掌握的東西。
一味抱怨也沒用,路是自己選的。
工資雖然低,但是也不至于吃不飽。
平臺這么大,學好本事,不愁收入。
我也同問。
且不說工資等級也不說我自己和其他同事拿到手的差距,月工資已不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,和低保無差。
我想說,沒人關注。
因為對于領導也好,同事也好,少數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,對于那些吃虧的人,有時候吃虧并不是福,吃虧只能說明你真的很慘。
。
。
就拿基層待遇來說,基本工資部分到手幾百一千,績效最多兩千一月,這種待遇在同業(yè)真的沒法比。
論壇大家怎么說。
。
基層都是只要溫飽就行。
。
溫飽。
。
不餓死。
。
。
可以解說工資等級的晉升機制,和評先評優(yōu),獲獎有關。
也許可以促進工作的動力,基層的老員工非常在意,尤其每年調工資的時候。
可能跟客戶資源和區(qū)位優(yōu)勢有關吧,畢竟相同的省份也有發(fā)達和不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區(qū)別吧!
不怕累死累活,無奈的是看不到希望和出路,理解這位仁兄的留言。
一線柜員真應該高工資,如果他們集體請假,就可以關門了!雖然技術含量可能不高,但目前為止,他們是最辛苦、被各項考核最多、薪酬待遇最低的!我能理解這個朋友的留言,但不贊同他的態(tài)度,建議他再看看丁丁姐上篇文章!
他說的似乎有些夸張,據我所知最基層的員工工資都是4位數開始的。
怎么看是一方面,關鍵是怎么辦!
身處銀行不同的崗位,果然,大家看待這個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樣的,遠比我一個人的想法要豐富得多。
不知道這些答復能不能給這位粉絲帶去一點啟發(fā)?讓TA能從不同的角度再去思考一番?
三
之前,一名粉絲跟我說起銀行薪酬收入時,也是一肚子委屈,考核計價已經說得滿腹委屈,提到各種罰款更是欲哭無淚,原本就不高的收入,再經過柜面風險事件和神秘人檢查找茬之類的處罰,小桂圓說已經不能忍了。
。
。
這名小桂圓把TA的收入明細發(fā)給了我。
哎呀!這孩子也太實誠了!
認真看了TA的收入明細,確實不高。
不過,因為和TA溝通得比較細致,我倒也從里面發(fā)現了一些誤區(qū),這些誤區(qū)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,大致梳理一下,也許對其他銀行人有些借鑒。
為什么銀行員工會認為實際收入遠低于自己的期望值?一方面,社會上對銀行高薪酬的傳言,讓員工的心理預期變高,認為一進銀行就應該拿多少多少錢,實際收入到手,一對比,心理落差如跳水。
另一方面,與其他行業(yè)對比收入時,往往忘記與剛剛上班的新員工對比,而是籠統比,比如,粉絲與自己的父母比,卻沒考慮父母是工作多少年才拿到這樣薪酬水平,雖然收入與工作年限不完全相關,卻也仍有一定的關聯。
員工計算薪酬時,稱自己收入沒達到最低工資標準,乍一看,好像是,可實際上,并不是。
為什么呢?因為大家都習慣性的看拿到手的收入,卻忘記了公積金等“五險兩金”的遠期收入。
現在銀行員工的工資收入確實不高,但是加上績效和公積金等收入,應該不會沒達到最低工資標準。
員工特別愛與同業(yè)對比自己的收入,常說XX銀行員工比自己所在銀行的收入高多少多少,卻不考慮他們拿這么高工資的前提是要有多少多少資源業(yè)績,否則,如果是同樣對等的壓力,為何員工并沒有勇氣從這家銀行跳到那家銀行?必然也是在心底做了一番權衡才做出的選擇。
與身邊同事對比收入時,更容易看到某某拿了多少錢這個結果,卻忽略了同事為工作做出了多少貢獻付出了多少努力這個過程。
如果說,把這些計算薪酬容易走進的誤區(qū)都考慮清楚了,是否為薪酬產生的不平衡心理會減少一些?
有人說,你是機關的,你沒有經歷過這種分配上的不公,當然不能理解我們的不平衡。
好吧,我來舉個例子。
之前在部門會議上有領導公開說,部門二次分配給我的績效比其他員工高出多少多少,我聽了心里十分不安和慚愧,覺得大家都辛苦做事,何必要拉開這么大的差距,自己何德何能收入要比其他同事都高?結果,會后,同事因按捺不住好奇心,把TA的績效收入主動給我看,也請求我把我的給TA看,結果呢?TA的比我要高出一千多元,而那時,我的工資等級比TA高兩個級別N個檔次。
我的工作一直都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部門重要骨干,而幾年來,與工資晉升掛鉤的評先評優(yōu)我都只是“合格”,而“優(yōu)秀”、“良好”卻一直都是他人獲得。
這就印證了為什么我在前面回復粉絲留言時說“我只能改變自己能改變的(比如說把工作當作學習積累的過程),對無法改變的只能采取鴕鳥政策(比如不去想同事的高工資),因為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”。
當然,我并不希望我這樣的例子再在其他銀行人身上發(fā)生。
希望,在你們身上感受到的,是薪酬分配越來越公正公平,越來越具有說服力,越來越得人心。
作為一個銀行薪酬分配的門外漢,之所以說這些,只是想改變員工的心理狀態(tài),若是能得到專家的專業(yè)指點,感激之情無以言表,歡迎留言,請溫柔拍磚。
【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】
零經驗實習簡歷模板
21254人用過
學生求職簡歷模板
52754人用過
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
2324人用過
經典工作簡歷模板
6254人用過
投行咨詢簡歷模板
12465人用過
產品經理簡歷模板
7532人用過
程序員簡歷模板
7457人用過
留學英文簡歷模板
4554人用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