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定制
小T 最近很苦惱,因為上班總遲到。
她有一個特點,一周上5天班,大概有3-4天都會遲到,而且只遲到那么1-2分鐘。
不是說笑,真的是1-2分鐘。
遲到要扣錢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,有同事問過她:為什么總是遲到1、2分鐘呢?你就不能早一點點出門嗎?
她說,不管我多早,總是會遲到,好像著魔了一樣。
具體問她,她說,除了有時候早起不了,大部分時候已經早了5-10分鐘,但路況總會很糟糕,那輛車就是那個時候到,早一點點和按時出門都一樣。
或者,要搭乘的那輛車就是遲那么一點點。
這遲到一分鐘的事,不僅僅同事間知道,連不直接管事的經理也知道。
最后,主管忍無可忍,警告她,如果再發(fā)現(xiàn)她遲到,就辭退她。
她一方面憤憤不平,覺得還是以前的那個公司好,考勤制度挺松,遲到不扣錢;另一方面,覺得很苦惱,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準時甚至提前到達。
02
為何會遲到?
如果只是考慮意識層面的原因,一定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遲到的:起晚了、堵車了、忘記了、搞混了,等等。
可是,如果從這些看起來正當?shù)睦碛缮钊氲絻刃氖澜纾吹降氖橇硪环跋螅切├碛赏潜焕脕韺⒆约旱男袨檫M行合理化的處理:用遲到的方式達成自己某種深層的需要。
當然,這并不是說所有的遲到都隱含著某些潛意識動力的推動,但至少,對于常常遲到這件事,往往并不是看起來的那么簡單。
遲到這個行為里往往隱含著被動攻擊,即對于無法直接攻擊,害怕直接發(fā)生沖突的場景進行消極的抵抗。
這樣,既為內心的攻擊、不滿找到一個出口,又可以避免想象中的直接沖突,這是一個內部處理和妥協(xié)的過程。
很多人上班或上學總是遲到,而且遲到得非常準時:總是比約定的時間遲1-2分鐘,讓你不爽但又無法責備。
而且,這些人大多脾氣比較好,平時也沒什么得罪人的地方。
但就是時間觀念不太強,甚至覺得遲到無所謂,大不了被客戶、老板說一頓,或者大不了被老師罵一頓。
他們內心感覺自己可以接受這個“最壞”的結果,所以他們并不擔心遲到。
正因為沒有這樣的擔憂,所以他們偶爾會出現(xiàn)遲到兩分鐘、誤機、誤火車等等低級錯誤。
人們對這樣的行為可能會理解為:TA對工作(學習)不重視、不上心,無視公司(學校)的規(guī)定。
但經過專業(yè)的心理咨詢師的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習慣性遲到更可能是一個心理空間問題:TA想盡可能地待在自己的世界、空間里,盡可能少地進入別人的地盤。
因為在自己的地盤自己說了算,而在別人的地盤上卻是別人說了算,自己會遭受失去控制感的痛苦。
事情的本質其實是權力,誰高誰低誰說了算。
03
在上班的時候,員工要進入公司或單位這一空間,而老板或上司作為權威角色,員工自然而然進入了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里。
若職員沒有處理好關系中的高低權力問題,在進入公司或單位時便會出現(xiàn)抵觸心理,但自己可能沒有覺知這份抵觸。
如果守約,就像是在對權力表達順從,這種體驗很不好。
遲到,是他們對他人表達不滿的方式,屬于一種被動攻擊。
當深入到潛意識中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類人大部分有著對父母隱藏的、未能表達的憤怒,而經常性遲到和拖延的行為,是對父母的一種對抗和攻擊。
“我就要遲到,這件事情我有絕對的控制權,老板不爽也拿我沒辦法。
我可以控制自己遲到的時間,還能獲得在遲到的最后一刻前到達的僥幸感,就如體會性高潮一般,而這個全過程都玩弄于我的鼓掌之中。
”
當一個孩子早年時期,有著要求過高或過于控制的權威性父母,但又沒有正面對抗的能力,便只能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發(fā)展出拖延的手段,以此對抗權威。
當一個員工遲到時,其潛意識便在用這樣的方式“控制”老板,恰如童年早期,希望操控爸爸媽媽一樣。
以彌補早年無法控制父母,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焦慮。
這類人一般對父母有深深的、無法表達的憤怒。
若能在安全、被接納的心理咨詢環(huán)境中表達和釋放心中被壓抑的憤怒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TA在工作中遵守規(guī)則的行為會逐漸增加,工作效率會有很大的提升。
因為TA不再壓抑自己,能表達憤怒,便不再需要以被動攻擊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了。
04
其實不僅是在日常生活中,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,我們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遲到。
五十分鐘的訪談,有人可以保持每次遲到2分鐘的“記錄”;
有人可以遲到45分鐘,只在即將結束前來到咨詢室,雖然非常著急、忐忑,但看到咨詢師按照心理咨詢的規(guī)則在咨詢室里等待,TA的心情便開始平復;
有人因為遲到對咨詢師心懷強烈內疚;有人因為遲到了,怪罪咨詢師安排的時間有問題、不合理;
有人遲到了卻感覺心里更舒服些,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該給咨詢師添太多麻煩,應該讓咨詢師休息一下;
有人因為害怕開始依戀咨詢師而遲到;有人因為對咨詢師憤怒而遲到……
雖然這些遲到有各種各樣的原因,但其實幾乎所有的遲到,在心理咨詢師眼中都有潛在的含義,或是憤怒、或是不滿、也可能是內疚等。
而且,這些遲到,其實是當事人處理人際關系方式的反映。
其中內在的意義、情緒若能在心理咨詢過程中,通過咨詢師的澄清、詮釋慢慢地被理解、被看見,TA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會在與咨詢師的關系中得到變化,這不僅對當事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,對自身的生活、工作、人際關系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。
【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】
零經驗實習簡歷模板
21254人用過
學生求職簡歷模板
52754人用過
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
2324人用過
經典工作簡歷模板
6254人用過
投行咨詢簡歷模板
12465人用過
產品經理簡歷模板
7532人用過
程序員簡歷模板
7457人用過
留學英文簡歷模板
4554人用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