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
定制
然而進入20世紀后,人們逐漸認為,勞動只不過是賺取薪水和謀生的手段,這種思維方式越來越普遍。
以盡量短的工作時間賺取盡量多的薪水,業(yè)余時間用于娛樂、消遣和個人愛好,人們逐漸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豐富多彩的。
事實的確如此,我們輕視勞動,認為最好少工作,出于這一思路,我們不斷縮短工作時間。
這一思路導致的結果是青少年犯罪增加,母親虐待孩子的事件時有發(fā)生。
之所以發(fā)生這些現(xiàn)象,是因為人們不工作導致心靈荒蕪,換句話說,是因為人們的心性沒有受到磨煉而不夠完善。
當然,從理性的水平而言,也包括沒有充分受教的因素在內(nèi)。
不過,真正從艱苦的工作中掙扎過來的人是無須受教的,他們自然會在工作中學會一切
我認為,只有拼命工作,才能磨煉人的心性。
05
歷經(jīng)艱辛,人才能成長
老話說:“有錢難買少年苦。
”這句話上些年紀的人不知聽他們的父母說過多少遍。
年輕時的艱苦花錢也要去買,這是真理。
塑造人格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了。
在富裕的現(xiàn)代社會中,我們不讓孩子吃苦,讓他們在舒適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。
在富裕的生活中,我們很難讓孩子歷經(jīng)艱辛。
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應該告訴他們塑造人格最重要的是經(jīng)歷辛苦,而且我們必須讓這種想法根植于理性之中。
六波羅蜜的第四種修行是“忍辱”。
人的一生中會遭逢各種境遇,其中不乏艱難困苦,忍耐艱難困苦也可以提升心性。
第五種修行是“禪定”。
我們總是在紛擾中度日,很少能在安靜的環(huán)境中工作。
周圍環(huán)境嘈雜不堪,我們的內(nèi)心也隨之躁動不安。
因此,我們每天至少有一次要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,安靜地坐禪。
這就是禪定。
如果很難做到的話,也不一定非坐禪不可。
我們平時很容易發(fā)火,尤其在工作中,這時讓自己的心情盡可能地平靜,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,也可以提升心性。
這是釋迦牟尼教導我們的。
經(jīng)過布施、持戒、精進、忍辱、禪定這五種修行之后,就可以進入第六種修行,也就是了悟宇宙的“智慧”。
這就是六波羅蜜的六種修行。
通過這六種修行提升心性并獲得智慧,這就是通往開悟之路。
如果我們謹記剛才說的這五種修行,那么人性一定會提升,作為人也會得到歷練。
06
將人生目的清晰地銘刻于理性之中
那么,心性提升、人格完善之后,會發(fā)生什么事情呢?
我們通過經(jīng)營企業(yè)進行自我修行。
拼命經(jīng)營企業(yè)成為一種修行,經(jīng)營者的人性得到提升,必定會去想好事,做好事。
于是因果報應的法則發(fā)揮作用,人生也好,事業(yè)也好,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此前我們只考慮自己的公司,一味地追求利潤。
可是,如果我們的心性提升,能夠擺脫貪戀之心,就可以從更高的視點洞察全局。
達不到開悟的境界也不要緊,只要盡量提升自己的心性,人格盡可能完善,我們就能夠真正看清周圍的事物。
比如,同行之間激烈地爭奪市場份額。
這是個爾虞我詐的世界,為了讓自己的公司盡量多得到市場份額,相互間爭得你死我活。
如果心性稍微提升一些,經(jīng)營者就能認清眼前的情況。
我從不強行爭奪市場份額。
看著其他企業(yè)受欲望驅(qū)使的狀態(tài),我們懂得自己的企業(yè)應該如何生存下去,并堅持不懈地努力。
這樣一來,我們的企業(yè)自然會碩果累累。
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。
成名也好,發(fā)財也好,這些都不是人生的目的。
心性得到提升,就會看清一切事物,知道自己該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。
從結果來看,我們同樣會出名,會獲得財富。
可是,心性提高,人格完善,我們就不會因為功成名就而傲慢無禮、妄自尊大。
這就足夠了。
我所談的這些內(nèi)容對于大多數(shù)人而言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新意,都是大家聽起來耳熟或是隱約知道的。
也許有人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之事。
可是,總覺得自己了解或是隱約記得是不行的。
以為自己很清楚這是理所當然之事,對此置之不理,也是不行的。
人這種動物往往被惰性牽著鼻子走,所以我們應該把這些內(nèi)容納入理性中,時常反思一下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,希望大家至少將這一點銘記于理性之中。
(
【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】
零經(jīng)驗實習簡歷模板
21254人用過
學生求職簡歷模板
52754人用過
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
2324人用過
經(jīng)典工作簡歷模板
6254人用過
投行咨詢簡歷模板
12465人用過
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簡歷模板
7532人用過
程序員簡歷模板
7457人用過
留學英文簡歷模板
4554人用過